首頁 > 房地新聞

央行鬆綁房市?關鍵在新推案是否降價

中央銀行第七波房市管控屆滿一年,據了解,央行近來已在整理房市各項指標,作為第四季理監事會是否調整管控措施的重要參考,其中,不動產集中度、民眾預期心理已經符合央行目標,新推案房價是否顯著下降,將是央行後續的重要觀察要件。

央行總裁楊金龍上周在立法院財委會備詢指出,除了不動產集中度及市場相關指標外,調整房市管控的關鍵因素則在房價變化。由於金融機構不動產集中度已經明顯下滑,反應市場預期心理的市場調查也顯示看漲比率下降,然而,包括內政部住宅價格指數、國泰、信義等房價指數年增率雖都減緩,但從實價登錄來看,價格還是沒降,主要是新推案的價格仍高漲。

據悉,從央行掌握的資料可以看出,中古屋成交價已經有緩步下跌的趨勢,但整體房價尚未明顯下滑,央行內部分析,關鍵仍在大建商口袋夠深。不過,央行也認為,房價要大幅下修百分之廿、卅不切實際,也並非央行調控政策目的,只是「不可能房價維持高點、央行卻鬆手」。

根據央行最新統計,截至今年八月底,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為百分之卅六點七一,較去年高點百分之卅七點六一下降,回到二○二○年底的水準。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、購置住宅貸款及建築貸款年增率也全數下滑。顯示金融機構確實在降低不動產曝險部位。

此外,政大永慶房價指數顯示,第三季全台、六都加新竹縣市成屋季跌幅有擴大趨勢,若以去年第三季房價最高點為基期,截至今年第三季,全國年跌幅近百分之七,尤其愈往南部跌幅愈顯著,台中、台南以及高雄等三都年跌幅更是百分之七點五起跳。然而,出現明顯落差的是,代表新成屋的國泰指數第二季僅小跌百分之○點二五。

楊金龍先前表示,會在第四季進行房市管控政策的通盤檢討。金融圈高層指出,從金融穩定的角度看,集中度下滑是央行的首要目標,目前算是初步達標,因此楊金龍多次強調,會給各家金融機構自主調整空間。其次,房市成交急凍也讓民眾預期房價上漲心理大幅下滑。也就是說,放寬管控的最後關鍵仍在具體房價,尤其是新推案是否能夠「量縮價跌」。

該高層分析,如果建商真的讓利,民眾購屋壓力減輕,央行才有望在第四季適度鬆綁,畢竟管制的目的是降低銀行風險,並且讓房市回歸正軌,杜絕炒作氣氛,並不是為了打趴房市。

資料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