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房地新聞

買公寓大輸!同時期大樓漲65%、小宅54%...公寓僅13%連通膨都打不過

購屋選擇差異,最後命運大不同。

公寓坪數實在、虛坪少,是否會驅使消費者更愛買公寓,推升公寓需求,並使房價漲幅更勝虛坪較多的大樓?從統計數據上來看,似乎頗令人意外。

根據台北市地政局統計,2012年8月公寓的標準住宅每坪單價為42.68萬元/坪,到了2025年6月單價漲至48.50萬元/坪,十幾年來漲幅竟然僅約13.6%,比這期間累計上漲的通膨(+15.6%)還低。

相對之下,同期大樓的標準住宅單價由48.95萬元/坪漲至81.09萬元/坪,累計漲幅約65.70%。

另外,「主建物加附屬建物面積合計在15坪以下」的小宅標準住宅,同期累計漲幅約54.70%,亦贏過老公寓。

假如在2012年8月花1,500萬各買一間公寓、大樓(條件均為標準住宅),如今公寓房價約1,704萬元,而大樓房價約2,486萬元,差異懸殊。

雖然老公寓漲幅遠遜於大樓及小宅,但老公寓實坪大、居住空間寬敞、可隔的房間數多,這些優勢是大樓難以取代的。

假如運氣爆棚,順利更新重建的話,老公寓變身為新大樓,身價直接翻一倍,資產增值更勝大樓一籌。

不過,老公寓更新重建是一條漫漫長路。在成功重建之前,老公寓住戶大多要追垃圾車、沒有電梯和代收包裹、大多欠缺社區物業管理,以及梯間老舊、漏水、堆放雜物與壁癌等常見問題需要忍受,整體生活品質不如住大樓。

如果時間可以重來,你買房會選大樓還是公寓?

資料來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