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房地新聞

年輕人為何偏愛「小新遠」不選「大舊近」?掀買房心法大亂鬥

PTT房市板一篇「為什麼年輕人買房偏向新房小房」引爆討論。原PO對比「預售新房」與「傳統市區舊房」,直言年輕友人多選擇預售,理由從流程單純到風險辨識,再到頭期款裝潢現金壓力等。貼文甫出,立即延伸出三條戰線:總價與現金流、生活便利與社區管理、以及通勤與地段的長期代價。

原PO指出,預售新房「新、較小、較遠、代銷看起來公平」;舊房「舊、較大、較近、得面對房仲與裝修兩關」。他觀察同儕傾向「先租、買預售」,認為舊屋交易與大裝潢過程資訊不對稱、踩雷風險高;反觀預售交屋流程、驗屋與裝潢需求相對簡單,因而成為「寧可小貴遠的新」也不買「大便宜近的舊」的集體選擇題。

不少人把核心拉回「總價與頭期」與「新屋體驗」:「缺現金,預售頭期慢慢付,空屋還不一定要裝潢」、「買舊屋自備款跟整理費要一次到位」、「買新不裝潢 比 買老舊搞裝潢 簡單省事多了」、「沒頭期啊 舊屋就是要拿直接3成頭期出來 預售雖然有風險但可分期付款」。

雙薪與都會通勤節奏,推升「新大樓規格」需求「老公寓不符合雙薪家庭生活最低需求」、「兩個人都在工作 誰跟你七點回家等垃圾車」、「至少要電梯公寓」、「市區老公寓 有些都老住戶觀念很差 樓梯亂堆雜物」、「安全啦,住老房就危險啊」。

也有一派強調「地段與時間成本」,並點出新屋也可能踩雷「結果反而昨天A7某間富宇又爆屎管了,比公寓還慘QQ」、「通勤個幾年後就會後悔的要死啦」、「不聰明阿,買房先買『點』,『位置』是最重要的」、「我就會買市區老破大 = = 通勤十分鐘很爽好嗎」。

資料來源